为什么大力整顿校外培训,同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
2021-08-11
点击:925

     双减政策的出台,足以看出国家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的决心。近一段时间,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一片哀嚎,在网上各种发声,大多数教培人都很迷惘,不知何去何从,不知该如何转型。也有人不懂,为什么国家要下力气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国家之所以要下如此大的力度去整顿校外培训的目的在于,调整之前的“精英教育”,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国家、企业更加需要技术型人才,但是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对于技术生疏的问题,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基础,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并且她们对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性。但是技术型人才在近年来一直都是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与此同时,国家的目标是,一是让公办教育强大起来,让中小学生在学校就能享受到该有的教育,而不必借助校外的教育;二是大力压减校外培训教育,直至其走上正轨——校外培训教育,只能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喧宾夺主”。校外培训机构应该配合校内教育,为学生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帮助,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这才是正道。





       而职业教育则全然不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支撑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叫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为将来要找的职业而受的教育,是指受职业教育者在学校,接受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操守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国家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现在都有职业本科和职业研究生了,职业教育不只有技术的培训还有学历的提升。职业教育和普通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类型,都同等重要,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侧重点不同,其他的都一样,在政策上不存在歧视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小编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大量办学资源和政策支持,使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满足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法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由大到强,是我国职业教育修订的一个重要考虑。




       而职业教育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与普通教育不同,它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就是具有高技能,高素质,高文化的专业型人才,它侧重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操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呢?


       自从国家政策的实施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招生规模和就业率屡创新高,加上今年的国家新政策,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了,直到目前,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普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差不多。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条。


◆ 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需要大量的基础人才,投身到各行各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就读职业教育学校的,大多数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国家为了教育公平,为了农村子女的出路,尽到了教育者的责任。


◆ 就是教育的大众化。为了实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那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有哪些显著优势呢?


◆ 它有成熟且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现在国内的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了。在经过国家政府的带领下,现在的职业教育,比以前更加的,细分、精准、专业。


◆ 学习时间短。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学医的时间没有,学医的同学,在学校接受教育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而我们职业教育,同学在里面接受教育时间短,以实际工作教学为导向,高标准训练,符合社会企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不仅时间短,学习成本低,见效快,可以很快解决社会上的就业问题。




       职业教育曾经倍受人歧视,就连一些高素质人才也口口声声说我看不起读职高的和读职业大学的,有很多人直到现在也抱有同样的态度。小编只想说职业教育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是受社会认可的,也是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劳动人口的技能水平,是关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官网首页
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3-2023 北京翔宇航空 京ICP备 17070003号-2